葛文勋先生科学精神(一)—高山景行 厚德教范

以下文章来源于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,作者厦大航院

高山景行 厚德教范 

纵观葛文勋先生的求学科研育人之路,从在厦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,到赴美获得硕士、博士学位,再到成为助理教授、副教授、教授,再到担任一系列重要的科研职位,葛先生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息。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,一种品质,更是一种信念,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印记,引领并激励着青年一代努力进取,不断拼搏,自强不息,止于至善。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1958年,先生在凯斯工学院(Case,1967年后合并更名为凯斯西储大学)开设了第一门晶体管电路课程。1961年,先生建立了半导体技术实验室,比麻省理工学院、加州理工学院、伯克利大学和其他顶尖大学类似的尝试还要更早。在凯斯西储大学(CWRU),先生承担了第一门电子电路、固态电子器件和技术课程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Case/CWRU的电机系是世界领先的电子学研究机构之一(全美排名Top 10),为新兴半导体电子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,对行业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。

1
葛文勋先生讲授晶体管电路课程

先生在Case/CWRU五十八载的教学与研究期间,培养了185位固体电子学、微电子技术、集成电路(IC)设计、微传感器和执行器、植入系统和微机电系统等领域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。先生曾与20余位访问学者一起工作,接收了来自中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比利时、挪威、南斯拉夫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的访问教授。科学无国界,先生得以将智慧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。

2

Case师生年度合影

在先生的任教生涯里,他几乎没有缺席研究组的学术例行周会。1993年退休后,先生依然奋战在科研和教书育人前线,继续指导电气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研究工作,在新竹交通大学工作一年,开设了台湾第一门MEMS方面的大学课程,并帮助台湾开创MEMS方面研究。先生90岁时还与C.A. Zorman教授和P. Feng教授一起指导研究生、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工作,孜孜不倦,耕作不辍,令人感动。

知无央,爱无疆。先生任劳任怨、无私奉献、淡泊名利、提携后辈、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的高尚品格,更深深地令人动容与敬仰。时至今日,大家对先生的大爱依然记忆犹新。

一位Berkeley的资深教授感叹道,Prof.Ko让人感动,因为他见过几次Prof.Ko亲自带着刚出道的年轻人出去争取支持,这样的教授不多!

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感慨,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坚持不懈地追求,更是爱学生、爱后辈,为母校做出长期执着的贡献,还有对祖国深沉的爱。

3
葛文勋先生(左2)在新加坡访问交流时与田中群院士(左1)、洪明辉教授(左3)等厦大学者和校友合影

复旦大学鲍敏杭教授赞叹,先生对第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做了很好的安排,让他们参与核心的研究工作,并将他们带入到当时科学研究的世界前沿。为了支持年轻人的成长,先生以高级顾问的身份而不是以共同课题负责人的身份参与项目。

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回忆,先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“要做成一件事,不但要任劳还要任怨”。从1940年抗战期间求学,到1945年支援台湾建设,1950年到美国留学、任教,再到之后作为第一个科学家访问大陆,带领整个行业从无到有成为高科技的一个领域,在长达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,先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,忍受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委屈。他曾说“要坚持做对的事情,不是所有人开始都会理解和支持,一定会有误解和委屈,但是你要坚信自己,坚持下去,任劳任怨,无怨无悔,去坚持做那些该做的事、对的事、真的事,做那个中流砥柱,这才是中国需要的,要坚持住”。

夏善红研究员对先生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永不停歇,时刻牵挂着科研。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科研事业。

4
新加坡国立大学洪明辉院士回忆起先生:“他将厦大自强不息、止于至善的校训发扬到了极致,这种精神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个人。他在80岁依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,思维清晰、逻辑缜密,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”
5
葛文勋先生与厦大校友、新加坡国立大学洪明辉教授合影
先生鲐背之年,仍老骥伏枥,壮心不已,奋斗在科研的前线。这位令人敬重的长者,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并不断地奉献出自己的爱心,最终成就了一个传奇。